196体育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支持济南等特大城市规划发展面向工薪阶层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到2025年山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以上,并在谋篇布局中多次“点名”济南。
根据该行动方案,山东将深入开展产城融合、城镇能级提升、城市更新、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五大行动。
实施产城融合行动,山东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BG大游,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中,深耕细作“十强”产业,做强7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增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到200个左右。
出台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万个左右。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支持济南市、青岛市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推进重大石化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高端石化基地。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三年行动,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平台经济品牌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0个,集中打造100个精品文化旅游名镇、80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深入开展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科学布局10个以上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千亿级建筑业企业集团突破4家,超500亿级12家,超100亿级45家。
完善“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BG大游,到2025年BG大游,建设1个国家实验室、3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省实验室、300个省重点实验室。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推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在人才集聚平台和人才集聚节点城市一体布局,推广使用高层次人才服务码,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
实施城镇能级提升行动,山东将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小城镇提升行动。其中,推动济南市、青岛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适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实施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到2025年,济南市、青岛市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达到78%左右。
加大济南市与临沂市、青岛市与菏泽市、烟台市与德州市、潍坊市与聊城市对口合作力度,组织县对县、开发区结对共建。分类引导县城发展,一县一策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支持10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县城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市)先行先试,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路径模式。强化镇村设施连接,引导村(居)向县城、小城镇周边集聚。实施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力争2025年年底BG大游,5个镇实现镇区常住人口10万人目标,一批试点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山东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安全韧性城市、共治共享城市。其中,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到2025年,全省新增绿色建筑2亿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山东将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医疗养老托育服务,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高水平住房保障。其中,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消除年龄、性别等不合理就业限制和歧视BG大游,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
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将常住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范围,推动农民工及子女在常住地均等享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建立基本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逐步提高门诊待遇保障水平。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到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着力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
实施城乡融合行动,山东将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其中,完善人才下乡激励机制,到2025年,基本打通符合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渠道。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到2025年,布局形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服务网络,培育建设30个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合理布局乡村小规模学校,补齐乡镇寄宿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短板,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2025年实现结对全覆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基层,到2025年年底,力争建设200所左右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街道、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0%以上,城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全覆盖。